AI从科幻走向现实生活 人类会变“懒”吗

  新民随笔丨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变得懒惰吗?

  这几日的沪上热词非“人工智能AI”莫属—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。对时代而言,人工智能不仅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,更对世界经济、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。

  曾经,科幻电影里面经常这样描绘未来的舒适生活,下班回家推开家门,空调早就打开,灯光早已调好,孩子有机器人照看,你需要做的只是坐进多功能娱乐椅子上等着自动送餐以及餐后娱乐,甚至有访客到来,都无需起身开门,人脸识别会在识别来客之后自动打开。在这些电影中,未来人类因为有智能化的“吃喝拉撒一条龙”而变得四肢退化、体态臃肿。而今,AI,这个原本带着科幻色彩的名词,正一步步走进人类的现实生活。从无人驾驶汽车,到智能家居用品,再到智能课堂学习,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人工智能而改变。

  那么,新的问题也产生了: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舒适,是否会让我们变得懒惰?未必。其实,回顾人类科技发明历史,你不难发现,“偷懒”许多时候或许正是推动进步的创新动力之一,比如,因为不想手洗衣服所以发明了洗衣机,因为不想刷餐具所以发明了洗碗机,因为懒得爬楼所以发明了电梯……在我看来,真正意义上的“懒”,不是单纯指瘫坐在沙发上“不动弹”,而是身体不行动、头脑不思考。人工智能带来便利,也让人节省下许多重复、简单劳动的精力和时间,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。

  不过,真正能让人偷懒的机器化“吃喝拉撒一条龙”,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我的朋友在一家银行工作,今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消息很有意思,她所在的银行近期在推出智能化机器来提供金融服务,但是由于环境光线的问题,客户的脸因为太亮而无法识别,于是大堂保安有了“新工作”——打一把遮阳伞,令人不禁感慨“智能化机器还是需要人力辅助”。我曾在采访时遇到过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工程学院教授、副院长罗素·泰西尔。作为人工智能专家的他就曾预测过人工智能的未来,他说,现在的机器算法、深度学习其实并非新鲜产物,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,但是真正要全面惠及人类生活可能要再等十到二十年。

今日热点

特别推荐

新闻聚焦
Ctrl+D?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