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:“希望之星”回“家”话中秋

  昆明9月22日电 题:通讯:“希望之星”回“家”话中秋

  作者 缪超

  “今天很激动,能和那么多家人一起过中秋节。”云南师范大学新生杨超说,“感谢资助我们的叔叔、阿姨、奶奶。”

 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,21日,2018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“希望之星”培养计划受助学生奖学金发放座谈会在昆明举行。捐助者和受助大学生一起回到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个“家”,共话成长苦与乐,感激社会各界无私帮助。

  当天,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一间会议室改成温馨的茶话座谈会场,捐助者和受助大学生们围坐一起,桌上摆放有月饼、水果等。

  在少数民族学生合唱的欢迎曲中,大家纷纷落座。捐助者们首先像久别孩子的“父母”,观看了由同学们自导自演的记录视频,了解受助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。

  自2014年以来,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得到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响应,实施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“希望之星”培养计划。5年来,有87名家庭困难大学生,在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捐助方关注跟踪培养下不断成才成长,实现大学梦。

  今年,又有包括杨超在内的18名贫困大学新生成为“希望之星”,获得资助。

  杨超是一名来自临沧云县的坚强女孩,从小遭遇父亲患精神疾病,母亲离家出走,她和妹妹在爷爷奶奶照顾下艰难求学。她告诉大家,“我的成长就像接力棒,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帮助,如今又在这里得到帮助实现大学梦。”

  “今天很激动,那么多家人聚在一起过中秋。”张建全说,他自小经历母亲、父亲、奶奶、爷爷相继去世,成为一名万事只能靠自己的孤儿。即便如此,他仍然努力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。

  “希望之星”同学们成长之路饱含心酸,他们不少人在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时,忍不住流泪。座谈会上,捐助者张晓东如“父亲”般勉励学生,“希望同学们能在我们帮助下毫无包袱地完成大学梦,只要有梦想,就有未来。”

  另一位捐助者张娅则像“妈妈”一样对学生表达了关怀,“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,希望同学们平平安安度过大学四年。”

  “学习医学的同学们,如果在生活和学生中遇到问题,可以随时来问我。”杨昆娥作为学姐,表现得像“家”里的大姐姐。

  座谈会上,同学们以手语表演、合唱表达对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,整个气氛热烈又温馨。

  期间,主持人还不时提醒,“大家吃月饼和水果啊,不要害羞。”(完)

新闻聚焦
Ctrl+D?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